首页

呆呆女神FJ

时间:2025-05-28 17:42:16 作者: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地下工程站场区主体结构完工 浏览量:93323

  中新网上海5月27日电 (谢梦圆)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,27日,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地下工程站场区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,标志着上海东站地下工程站场区主体结构完工,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。

 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选址于上海浦东新区祝桥镇,距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约5公里,总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,其中高铁站房约16万平方米,站场布置为15台30线,建成后将形成集国家铁路、市域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及机场捷运等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。

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建设现场。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

 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地下工程从2023年3月25日开始建设,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,其中地下工程基坑面积近20万平方米,相当于28个足球场,开挖深度近28米,深基坑套叠交叉,高峰时有400多台各类吊机、桩机等大型设备同时施工,有约6000人同时作业,施工组织复杂,安全风险较大。针对各类桩基、吊机在有限场地集中施工等风险,项目建设团队研发使用智能群塔防控系统、超大深基坑数字化监测系统,实现全天候智能化安全管控。目前,项目正分批拆除地下室排架,加紧筹备地下室二次结构施工。

 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建设遵循“站城一体”的发展理念,以交通融合、功能融合和空间融合为导向,构建起高效便捷的运营服务体系。7台14线国铁站场与8台16线市域铁路站场同层共站设置,既可实现最短距离换乘,也可更好地匹配短途客流比例大的出行需求。该枢纽在国内高铁车站中首次引入航空模块,从铁路出站闸机至航空模块安检口仅有250米距离,“空铁联运”系统提供旅客值机、航空模块托运行李等功能服务,实现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便捷的空铁换乘。

  东方枢纽上海东站计划于2027年7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,建成后将助力上海形成“西有虹桥枢纽、东有东方枢纽”的格局,成为连接长三角与全球的世界级交通枢纽,推动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广东佛山秋色巡游开锣

DNA分子身份证可为每头草食家畜建立独一无二的“分子身份证”,实现了对品种、血缘、健康状态等信息的精准识别。这是国内首个与地方畜种和个体鉴定分析体系相结合的溯源系统,首次实现了新疆草食家畜上游品种、个体鉴定和下游初级加工、产品分级方面的标准化和数据化,可以帮助企业和农户实现降本增效和优质优价,为新疆“好肉”卖上好价提供数据支撑。

诺奖得主皮埃尔·阿戈斯蒂尼受聘南开大学 共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

晏青: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,粉丝文化是消费社会运行下必然出现的文化现象。饭圈乱象,其实本身也是消费社会下出现的符号消费问题。其次,我们常说的“乱象”其实是囊括了种种现象,也很混乱。饭圈治理,针对不同细分问题,各有各的方法,而以同一种药剂,总不能屡试不爽、药到病除吧。

特朗普将提名美国交通部长,又是主播 美国民众纷纷吐槽

长沙3月16日电(向一鹏)3月16日,以“匠心铸就品牌,创新引领未来”为主题的第16届中部(长沙)建材新产品招商暨全屋定制博览会开幕。

【央视快评】牢记初心使命、顽强拼搏进取 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

来自黎巴嫩的记者萨利姆输入了“我爱我的孩子”“黎巴嫩贝鲁特广场电视台”等字样,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记者阿尔玛斯输入了“我爱我的妻子”。随后,大家将各自的AI图样拍照留念。

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:湖北湖南等地部分地区将有雷暴大风或冰雹

“另一方面,《意见》还强调闽台经贸深度融合,支持两岸企业建立企业联盟,利用资本纽带和资本市场运作,加强两岸企业科技研发合作,强化两岸供应链、价值链的完善和韧性,不断增强两岸产业、企业的紧密关系,推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。”陈克明说。

相关资讯
国台办发布会聚焦惩戒台湾所谓“名嘴”、打击分裂国家犯罪行为等热点

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近年来,内蒙古注重加强5G技术、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应用,有力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转型、智能化升级,愈发增强了制造业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的信心。当前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关键在于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,既要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,又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。坚持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工作统筹推进,有利于强化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。同时,应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,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统筹发展现代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不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2023年,贵州紧盯算力、赋能、产业三个关键,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引领带动作用,协同推进“东数西算”工程,贵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856.2亿元、增长20.7%,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预计超过42%,较2022年提升3个百分点,与全国平均差距缩小0.5个百分点,增速继续排名全国前列。

热门资讯